这项新技术为心衰等急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来源: 健康报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7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中][小]丨关闭本页
人体血容量失衡极易引起多种临床危重情况,血流动力学判断对心血管内科而言尤为重要。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刘炳辰教授、李学奇教授团队研发的一种无创超声评估容量负荷的新技术,较以往有创方法更为简单快捷,尤其适用于心衰、休克、晕厥、失血及心梗等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识别和有效处置。在刚刚揭晓的2018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新技术奖中,这一创新性成果获得一等奖。 专家介绍,人体血容量的状态往往决定内环境稳态及病情危重程度,如果容量过多,可导致水肿、腹水及细胞外容量增加,反之易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乃至衰竭。临床中,一般需要通过病史、症状和查体对血流动力学做出评估,但对伴有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慢性肾脏病患者,容量负荷状况难以准确研判,致使临床诊治陷入困境。
刘炳辰团队经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利用无创超声技术检测下肢股静脉与股动脉直径比值,可有效评估血管内容量负荷状态,指导液体治疗。经证实,这一超声技术的准确性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测量结果高度一致,且通过相关性曲线建立量化了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临界值的超声指数,其阶段性成果已刊发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
截至目前,已有168名罹患多种疾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通过此项技术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治。专家评价指出,这一快速、无创、高效的超声评估新方法,对没有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液体管理但又不适合接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例尤为适用,可望在心衰、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慢性肾病、肝硬化、急性心梗,尤其是下壁右室梗死等多种疾病中发挥更大作用。